好久沒有使用 MSN Messenger 了。覺得霸著人家的電腦畫面嘰嘰喳喳說個沒停;或者霸著人家的時間非得跟我一問一答,實在霸道。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由於看不見對方,如果對方突然有事離開電腦畫面前,例如接電話,突然沒了反應,萬一又是重要的問題急需對方的答覆,這個時候就會備感焦慮了。還有,看著朋友上線了的訊息,有時會有點困惑,是打招呼好呢?不打招呼好呢?反之亦然,看到某些朋友的招呼,有時也有同樣的疑惑。
臉書,推持,或者噗浪,就不一樣。基本上就當我是自言自語吧,你不需要理我,如果我所說的,你沒有興趣的話。如果你有興趣,非常歡迎你回應。這樣的態度,相較之下,是不是客氣多了?自然深得我心,像我這樣總是為人着想的人,呃...啊... 好吧(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其實是內向、不善於與人交際的人。
說到與人交際應酬,有些人真的是長袖善舞,令人羨慕。有些朋友在臉書上面的朋友數可以達到幾百人,令人咋舌,喔,不,是令,我,咋舌。前幾天,看到一則報導,OMG: brains can't handle all our Facebook friends。大意是說,根據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 Robin Dunbar 在 1990 年代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受限於新大腦皮質的大小,因此能夠處理的「有意義」的社交圈,最多大約就是 150 位朋友。這個理論因此名為“Dunbar's number”。最近,Dunbar 教授將他的研究擴展到了近來很夯的社交網路平台,Facebook,觀察這種具有網路無遠弗屆特性的社交平台,是否可以幫助人們突破 150 這個限制。初步的研究結果卻顯示為仍與之前的研究一致。也就是說,雖然很多人在 Facebook 上可以擁有好幾百位朋友,甚至是幾千位朋友,可是從網路流量來觀察他們之間彼此的交流,卻發現事實上能夠密切維繫的社交圈,還是在 150 位朋友左右。沒錯!就是 150,不論這個人是如何地善於交際!
關於 "Dunbar's number"(鄧巴係數),也可以參考這一篇,這是華視新聞的報導:網路雖無國界 人際社交圈還是一樣小 鄧巴係數:最多150人。它對於「鄧巴係數」的來龍去脈解說更加詳細,值得一讀。
據說 Dunbar 教授在今年稍後會公布完整的報告。但就初步的這個研究結果,150 這個「天險」,聽起來就很耐人尋味。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衝著這樣的結論,偏偏要來試試如何突破?我是說,比方我就設定自己挑戰例如 200 人好了,然後將 200 分為五組,每一組四十人,然後我就每天挑三組與他們密切互動,可能要用程式控制一下,不要有哪一組被漏掉太久。這樣的話,是不是就算是突破了?好吧,這樣就與這個研究的前題不合。其實我只是在想,如果 Facebook 這種交友方式(沒有在實際生活中面對面接觸過)普及到可以代替某部份的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互動,到了那一天(我相信會有那一天),人類應該可以突破 150 這個限制吧?畢竟,演化論是這麼說的嘛,環境變遷,產生變異,最後,適者生存。
再看一次這個數字,150,嗯,聽起來,好 小 啊(我的話當然是不知還要再打幾折下去)。但這才是真正的社交圈,什麼 300、500、1500、5000!那些都只是表面數字啊 啊 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