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愛在瘟疫蔓延時》:寫實主義的愛情?

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作品。他是 1982 年諾貝爾文學奬的得主。很久以前看過他寫的《百年孤寂》,很喜歡他的魔幻寫實的手法,對於這本書於是抱了很大的期待。但是,斷斷續續,讀得很慢。後來也沒讀完,放下來一年半載,也許更久,總之,直到今年二月,才接著把它讀完。這部小說描寫的主題一如書名透露的(中文書名可說是直譯其意),就是愛情故事,而且是綿延貫串超過五十年的愛情故事!對照之下,我也花了難以計數的時間,中間還一度放下,但始終未曾忘懷,春去秋來,冬盡春迎,經過了不知幾個季節,終於把它看完。我用了這樣長時間的耐心,也算是對細數漫長時間的這本書致上崇高的敬意吧? :D

《愛在瘟疫蔓延時》整本書的主題,就是愛情。瘟疫在這本書裡,也就說瘟疫在這個愛情故事裡,則是像球賽中的 "外卡",讓故事裡的人,展開新的關係。但由始至終在講的都是愛情,而且,還是老年人的愛情。呃,嗯,我完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沒有負面評價的意味。因為,有時候,人們好像會用「老人」來形容過時的東西。我不是那個意思。故事裡面的愛情橫跨半個世紀,不是延伸到下一代,或者下輩子,像是七世夫妻那樣,不是!男女主角還是原班人馬,而且,他們也沒有小龍女的本事,可以永遠(看起來)十八歲。不,他們是一天一天地變老,唯一不變的,就是始終牽掛縈懷的愛情。那麼,是在講結縭半世紀的一對夫妻的愛情?呃,也不完全是!那樣的故事,有點遺憾地說,恐怕很難成為好看的愛情故事。雖然在現實生活裡,我們都夢想自己的愛情故事能夠天長地久。不過,讀小說,看戲劇,好像還是轟轟烈烈那一種精采好看些,「地久天長,海枯石爛」,那個拿來作為發誓之用就好了。這本小說,它講的也不全然是這種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再唸一次它的書名,《愛在瘟疫蔓延時》,那麼它至少總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吧?有著這樣一個挺浪漫的書名?雖則似乎帶點滄桑的味道?嗯,事實上,書名唸起來是很浪漫,但是故事本身是否浪漫,那就要看你如何定義浪漫。我能說的,還是這一句,這是一個老年人的愛情故事。

更具體地說,這是一部步調緩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突然想起卡通小甜甜的歌詞 XD),慢慢走過來的愛情故事,從青年,壯年,熟年,中年,到老年,隨著年齡,心智,經歷,外表,一步一步跟著演化的愛情。從年輕時的青澀尷尬,最後,到了老年,似乎變成了老年人的固執(或者叫耐心?),諸如此類。這真是只有大師,只有大師才能揮灑自如的繁縟細節。我是說,半個世紀這麼長的時間,該有有多少細節,應該被舖陳,又該有多少細節,應該被剔除,這只有大師,只有像馬奎斯這樣不厭其煩、相信真相永遠複雜*的大師,才能夠掌握得如此恰到好處!就如本書導讀的部份也提到的,在觀看這個基本上深情不移、沒有改變的愛情,像這樣單一的情節,讀者同時也看見了歷史長河,有如涓滴細流,緩緩流過。所以說,大師就是大師!

*馬奎斯本人很不喜歡接受採訪,他尤其討厭那種詰問式的,也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那種採訪。不只是這樣,他還非常不喜歡對方用任何的方式記錄下訪談的內容,不論是用錄音的方式或是作筆記!他曾經有一次在接受記者的現場錄影訪問時,在一問一答連答個幾題之後,馬奎斯就直接起身離開,不顧訪談仍在進行中!非常的酷。他的想法就是,現實本來就是複雜的,如何能用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就能說明白呢?他可以、也願意有耐心地,即使是需要織呈細節說給你聽,就像說故事那樣 -- 既然是「說故事」,那麼錄音作筆記,應該... 滿容易造成困擾。-- 以上是根據幫馬奎斯寫了一本傳記(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 Life)的 Gerald Martin 在一次訪問中所說。

這一本書,其實不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我個人覺得有些沈悶。可是終究一頁一頁看了下去,我想一直吸引我把這書看下去的,其中有一點就是他對於老年人的樣態與心理的描述,這對我是滿大一個引力。因為自己的父母也步入老年了,這幾年,看到他們漸漸出現的老態,其實是每每發現,每每驚訝。書裡面的描寫,有時後或者有我爸媽的影子,有時又或許可以說明我爸媽的心理狀態,比方老夫老妻會吵的話題,又好比老夫老妻之間的默契,諸如此類。其實很難用論說的方式來描述說明這些情狀,「現實總是複雜的」,所以,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像這樣,用一個好好訴說的故事來描寫。所以,這些描寫,勾起了我的興趣,對照到自己父母身上。當然,我爸媽的愛情故事,跟這個故事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也沒有半點類似的情節!我的爸媽,有他們之間的「宿怨」(就是那種每次拌嘴就要拿出來複習一下的陳年舊帳),可是,他們也有只屬於他們,外人不會瞭解的幸福。這其實絕對不只是我父母才如此,任何一對夫妻,或者情侶也一樣,只要是被時間這個篩子給篩過的感情,能夠留下來的,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宿怨」、與幸福。不過用「宿怨」這個詞好像有點強烈了,或者叫做「小埋怨」?總之,就是這一點,唯一可稱為「相似之處」;讓我可以對照自己父母情感的這一點,使我看得下去,儘管是覺得故事有點沉悶。

也許是有點沉悶的愛情故事?或者,其實是難以被讀懂的愛情故事?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想要穿透故事,你一定要讀一讀(允晨文化出版的中譯本所附上的)導讀《充滿國族喻意的愛情小說》,作者是鄭樹森。他的導讀可以幫助讀者閱讀這一本書。他指出這是一本充滿國族喻意的小說。簡單地說,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以女主角為主體,代表哥倫比亞這個國家,而丈夫和「情人」,則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意識」:「現代化」、和民族自尊。除了國族喻意之外,如果不對照哥倫比亞同時間的歷史大事,可能只能夠讀到表面的現象,其實會更沉悶,因為你不知道它的背景意涵。有點類似人們常說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內行人才能完全地、充分地欣賞到全部的價值。種種詳情,請見鄭樹森的導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我後來才知道的事情,我覺得也有助於這本小說的閱讀。一個是關於南美州特別是哥倫比亞的民情,他們的民族性比較「熱情」;「多情」(這個應該滿常聽說),尤有甚者,在他們的社會裡,一個男子有多少小孩,不管是否是婚生,都是愈多愈讓人尊敬,至於究竟是婚生子女,還是私生子,這個沒有那麼重要。「婚外情」或者「情婦」、「情夫」並不是那麼地「引人注目」、「招人非議」。另一件事情,是馬奎斯自己的愛情故事。他的太太跟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當時馬奎斯十四歲,她九歲。他那時就認定她會作他的太太,但是她並沒有同樣的感覺。他們是後來才互相確認了對彼此的感情,但是仍然因為一些事情的阻隔,分隔兩地,馬奎斯始終認定是她,雖然馬奎斯自己其實還有其它的情人;他跟其他人在一起。總之,他們結婚時,他 31 歲,也就是認識 17 年之後了。沒有任何研究馬奎斯作品的專家說過他個人的感情故事與《愛在瘟疫蔓延時》有任何關聯,如果我想那樣說,我也得去找更多的資料來證明,或者自己去請問已經高齡八十三歲的馬奎斯,但是,這麼直接的問題,他一定也不會想回覆 XD。其實我只是「想到」而已,《愛在瘟疫蔓延時》裡的阿里薩等待他的愛人費爾米納等了至少五十年,我覺得好扯,然後我不能不想到馬奎斯本人的愛情在結婚前也長跑了十七年!就只是這樣。

最後,再補充一下,這本書的題獻詞:「自然,本書為梅塞德斯而作」。誰是梅塞德斯?就是馬奎斯的夫人啊!Amigo!

2 則留言:

  1. Believe or not. I know a couple who are the real life " Mercedes and Marquez " He wrote her a long letter to express his love at their late 40s. They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 love story recandled.

    Sorry to report. They are divorced now. 緣起緣滅.

    回覆刪除
  2. 真是「可歌可泣」。相隔三十年的愛情可歌,以離婚收場可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