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啓示錄,Chapter Two;第二章。Facebook = 社交?
寫上一篇 Email 的結束,溝通 3.0 的開始 時,其實我只有 Twitter 的帳號,對於 Facebook(或稱 "臉書",或譯 "非死不可")的認知還只限於”聽聞”;聽別人說,或者是閱讀相關報導。過去這一個月,我總算是開了我的帳號,也邀請了朋友,有加入社團,也有加入粉絲團,也有玩幾個小遊戲,不過都是一次性的,像是算算命啦,做做心理測驗之類的。關於 Facebook 的行銷,這個好像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而且,看起來,好像 "小遊戲" 會是 Facebook 行銷的一級戰區。可是,我全部不瞭解!(先聲明清楚... 現在所謂的 "臉書行銷" 或者 "微網誌行銷" 的專家這麼多,可是鄉民們的眼睛是何等雪亮!所以一定要先聲明,免得被跟一堆所謂的 "專家" 放在一起...)所以像是美粒果在開心農場裡的置入行銷,這些,我都只是聽聞;也看到朋友把她種的美粒果 "農場" 照片 po 上臉書來,就這樣。我還是對於那些必須花時間持續經營的小遊戲提不起興致。(是因為年紀嗎?但願不是。)所以小遊戲我無法談論,那些可以跟朋友一起互動的小遊戲,在實際上的、事實上的,可能帶來的樂趣,或者是因此可以持續地跟原來沒那麼熟或是原本失聯多年的朋友互動的感受,這些,我都無法體會。事實上,花了那麼多時間掛在臉書上之後,倒反而,令我對於所謂的朋友的本質,對於互動的意義,有一些 "模糊不清" 的印象;產生一些疑惑了。這樣說吧,是不是所謂的朋友,所謂的互動,也就只是這樣而已?像是某某人剛剛完成了某個小測驗(那些小測驗,你千萬不要去思考它的準確性,它們就只是博君一粲而己,不要想太多,真的不要想太多),某某某的餐廳升到了第幾級,某某某在他的農場裡碰到了什麼奇怪的急待認領的小動物,當然,還有,最近引起諸多話題、種種注目的:某某某 "正在 《開心農場》 裏面做壞事";什麼偷菜啦、放蟲的之類吧?簡單講,就是各種小遊戲的狀態回報。難道這些,就是所謂的溝通?所謂的互動?網路社交就只是這樣而已?這樣會不會有點空洞?比起面對面的交談,或者是一起去做點什麼事,這些狀態回報式的互動,無可否認,是 "貧瘠" 了些。當然,玩遊戲本身的互動,這個不在我可以討論的範圍,不過臉書本來也不是為了想要提供這些小遊戲一個平台吧?
等一下,這樣追究下去,是不是會歸因到人性的本質;Facebook 用到底,要不就是說明了人其實都是很膚淺的,或者日常生活的枯燥性?要不就是指出人際互動裡面浮華虛假的那一面?例如我讚你、你讚我這種 "讚" 的行為,有時是不是只是一種人云亦云,或者虛應故事?
換一個角度,如果你的朋友有很認真的在分享他的大小事、他的日常隨想、小小發想、她的有興趣的事、分享她覺得值得注意的連結、有趣的短片,那麼,借一下孔夫子的話:「人焉廋哉」,是有可能顯現一些你原本不知道的部分。那麼臉書的確會是一個有效的人際溝通平台。也許可以令你更加認識你的朋友,特別是原來只是點頭之交的朋友。另外一個可能,是也許會提供一些你跟這位朋友可以溝通愉快的話題。那麼,在將來的溝通上,也許會變得比較容易,比較輕鬆,還有,也許你們之間會少一些誤會發生的可能。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正面意義是,你因此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看一次小遊戲(實在無法忘情小遊戲)。其實,臉書能在台灣爆紅,小遊戲功不可沒。這些小遊戲,我沒有玩,我只能說,我相信,它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相對容易上手,也只需要花一點時間。跟那些 "傳統的" 大型的例如角色扮演類的,又如打怪的遊戲都是很好的例子,像是 Grand Auto Theft 啦,魔法門啦,你需要花費相當程度的精神與時間,甚至可能得組團跟別人合作。而這些社群小遊戲,相較之下,不用你投注那樣的時間精力,你就可以跟真實朋友互動一起玩,直接切入社交這個主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倒是很有效率。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台灣人竟然也能適應臉書這種基本上是以真實身分參與的網路社交。大家應該還不至於忘掉那些網路交友網站吧?或者是個人部落格,或者是相片分享的站台例如無名例如 flickr。基本上,很少人在上面用本名吧?甚至於連照片都有人敢公然盜用別人的。而臉書,也許因為是從真實世界的朋友為起始點,至少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大家竟然都用了真實身份,姓名,電郵,生日等等等。據說臉書在日本至今仍然紅不起來的原因,就在於要使用真實身份。在台灣如果因為一樣的原因紅不起來,我覺得反而還比較容易理解。東方文化裡,是比較不強調個性的。這可以說已經是每個人思想行為的一部份了,突然之間,大家都要在網路上,對著未知的(網頁)拜訪者開誠佈公你的大頭貼,你的個人生活點滴等等,至少,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子 並不是 自然而然 非常想要做的事。(在這裡我也沒有用自己的真名啊,不然你以為是為什麼?)不過,大多數人在臉書上還是用英文名,至少我看到的是這樣,用中文真實姓名的也有,就是比較少。也許是因為英文名字畢竟是自己取的,要換沒有那麼難 -- 有人換工作就換一個新的英文名字耶!而中文真實姓名,雖然說同名同姓那麼多,這個名字並不等於你(馬非白馬、白馬非馬的邏輯遊戲?),但是要換可是會影響到你所有證件,茲事體大!用了英文名字好像就提供了某種面具,像是歌劇魅影裡那種只遮一小部份臉的那種吧?然而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別人也許只是因為,譬如覺得用英文名字比較酷。又或者是想要認識外國人;海外存知己。也可能因為這個英文名字跟他很久了,其實已經等於他自己。甚至於在工作場所大家都是以英文名字互稱,彼此同事的中文名字反而大家都不熟(其實這個理由在我也適用)。
所以,這樣來看,Facebook,並不只是提供許多社群小遊戲一個平台,它的確是一個社交平台。可以說 Facebook 是真實世界的網路延伸。前面說到了人性本質,我想,不如說是你的本質。所有你寫在塗鴉牆上的,你轉貼分享的,就算只是一堆遊戲的狀態回報,這些都會慢慢積累成別人眼中的你。還有,make it worse,網路世界裡,藉由轉貼、引用等等,其實沒有東西是會被真正刪除的(這會是另外一個大議題了,有機會,等我研究更清楚了再來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