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Google Search 的新 UI

早上在 CNET 看到這則新聞,覺得有趣,試著照作,果然,在我的機器上也可以使用新的 UI 設計了!你也可以照我的步驟,讓你的 Google 也用新的 UI。

※ 先聲明,以下的設定會影響的只有英文版的純 Google 網頁!




步驟如下:
1. 打開 www.google.com -> 通常它會打開 igoogle 台灣,所以,你要點一下下方的 "傳統首頁" 連結,然後再點一下 "Google in English" 連結 -> 現在,看一下網址列,這才真的是在 www.google.com 網站了 
(P.S.: 這個步驟可能會令你聯想到那種要求你到 ATM 前更改操作語言的電話... hmm... 啊呀,我不是詐騙集團啦!)

2. 接著,在網址列貼上下列程式碼然後按鍵盤上的 Enter

javascript:void(document.cookie="PREF=ID=20b6e4c2f44943bb:U=4bf292d46faad806:TM=1249677602:LM=1257919388:S=odm0Ys-53ZueXfZG;path=/; domain=.google.com");

請注意,直接貼到網址列,不需要在前後再加任何文字

3. 現在重刷一下你的頁面,你可以直接按鍵盤上的 F5 -> 現在你應該已經注意到 Google 首頁變漂亮了
4. 接著來試一下搜尋,例如輸入 "it 邦幫",然後點一下 "Search" 按鈕 --> 看到了吧,加了圖示還有顏色的新介面 (點一下畫面左方 "Everything" 下面的 "More" 就會打開 tree)

Notes:
1. 以上的程式,只會影響英文 Google 網站。我有試過重開首頁(我的首頁是設 Google),它果然自動開啓台灣 Google (www.google.com.tw),而且,我也可以點 "iGoogle: 台灣首頁" 連結,回到我習慣使用的 iGoogle 首頁。我原來的 iGoogle 設定也沒有掉。
2. 既然這是新的 UI 設計,應該不久後就會發佈到所有語言版本的 Google/iGoogle。


參考資料:
新聞連結在此,附上以示(不?)負責:
New Google search UI brings color, search options | Relevant Results - CNET News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IKEA 的 Facebook 行銷:大成功!

說到 Facebook 的行銷,今天看到一個相當有趣而且成功的例子。宜家家居 IKEA,在瑞典的 Malmo 開了一個新分店,但是他們不打算花太多錢來廣告新店開張的消息(或者其實是為了想試試正熱門的 Facebook 行銷術?)總之,他們請了一家廣告公司 Forsman and Bodenfors 來作這件事。這家廣告公司就在臉書上幫店經理開了一個帳號,然後放上幾張店裡面的擺設的照片。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一下,看起來就跟 IKEA 每年出的 DM 一樣那樣的照片。然後,他們說,任何第一個在照片裡面的傢俱上面標記自己姓名的人,可以獲得那一樣傢俱!這真是太棒了!大家當然是搶著去標記自己想要的傢俱,不論是新的餐桌,新的沙發,總之,任何照片裡面的、自己想要的新傢俱。也就是說,人們從臉書上知道這個新分店,接著還 "自動" 幫忙宣傳給自己的朋友(透過標記自己的姓名在那些照片上)。就這樣,很快地人們開始要求他們放更多的照片上來;愈來愈多人想來試試手氣;這家店的知名度擴散開來。

各位有在玩臉書的就知道,申請臉書帳號不用花一毛錢!這家廣告公司用臉書這個平台,不用一毛錢,就宣傳了新店開幕的消息!

Youtube 上面有影片介紹這個行銷故事。


我不知道這整個 campaign 最終花了多少錢,甚至是究竟帶來了多少人潮、多少營收。不過,真的是滿有創意的,完全是利用已經有的技術(Facebook 這個社交網站),然後讓人們自己去口耳相傳

原來,這就是 Facebook 行銷術!:D

參考資料:
原來的新聞在這裡:IKEA's brilliant Facebook campaign | Technically Incorrect - CNET News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臉書/非死不可 使用者實驗室報告

當代啓示錄,Chapter Two;第二章。Facebook = 社交?

寫上一篇 Email 的結束,溝通 3.0 的開始 時,其實我只有 Twitter 的帳號,對於 Facebook(或稱 "臉書",或譯 "非死不可")的認知還只限於”聽聞”;聽別人說,或者是閱讀相關報導。過去這一個月,我總算是開了我的帳號,也邀請了朋友,有加入社團,也有加入粉絲團,也有玩幾個小遊戲,不過都是一次性的,像是算算命啦,做做心理測驗之類的。關於 Facebook 的行銷,這個好像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而且,看起來,好像 "小遊戲" 會是 Facebook 行銷的一級戰區。可是,我全部不瞭解!(先聲明清楚... 現在所謂的 "臉書行銷" 或者 "微網誌行銷" 的專家這麼多,可是鄉民們的眼睛是何等雪亮!所以一定要先聲明,免得被跟一堆所謂的 "專家" 放在一起...)所以像是美粒果在開心農場裡的置入行銷,這些,我都只是聽聞;也看到朋友把她種的美粒果 "農場" 照片 po 上臉書來,就這樣。我還是對於那些必須花時間持續經營的小遊戲提不起興致。(是因為年紀嗎?但願不是。)

所以小遊戲我無法談論,那些可以跟朋友一起互動的小遊戲,在實際上的、事實上的,可能帶來的樂趣,或者是因此可以持續地跟原來沒那麼熟或是原本失聯多年的朋友互動的感受,這些,我都無法體會。事實上,花了那麼多時間掛在臉書上之後,倒反而,令我對於所謂的朋友的本質,對於互動的意義,有一些 "模糊不清" 的印象;產生一些疑惑了。這樣說吧,是不是所謂的朋友,所謂的互動,也就只是這樣而已?像是某某人剛剛完成了某個小測驗(那些小測驗,你千萬不要去思考它的準確性,它們就只是博君一粲而己,不要想太多,真的不要想太多),某某某的餐廳升到了第幾級,某某某在他的農場裡碰到了什麼奇怪的急待認領的小動物,當然,還有,最近引起諸多話題、種種注目的:某某某 "正在 《開心農場》 裏面做壞事";什麼偷菜啦、放蟲的之類吧?簡單講,就是各種小遊戲的狀態回報。難道這些,就是所謂的溝通?所謂的互動?網路社交就只是這樣而已?這樣會不會有點空洞?比起面對面的交談,或者是一起去做點什麼事,這些狀態回報式的互動,無可否認,是 "貧瘠" 了些。當然,玩遊戲本身的互動,這個不在我可以討論的範圍,不過臉書本來也不是為了想要提供這些小遊戲一個平台吧?



等一下,這樣追究下去,是不是會歸因到人性的本質;Facebook 用到底,要不就是說明了人其實都是很膚淺的,或者日常生活的枯燥性?要不就是指出人際互動裡面浮華虛假的那一面?例如我讚你、你讚我這種 "讚" 的行為,有時是不是只是一種人云亦云,或者虛應故事?

換一個角度,如果你的朋友有很認真的在分享他的大小事、他的日常隨想、小小發想、她的有興趣的事、分享她覺得值得注意的連結、有趣的短片,那麼,借一下孔夫子的話:「人焉廋哉」,是有可能顯現一些你原本不知道的部分。那麼臉書的確會是一個有效的人際溝通平台。也許可以令你更加認識你的朋友,特別是原來只是點頭之交的朋友。另外一個可能,是也許會提供一些你跟這位朋友可以溝通愉快的話題。那麼,在將來的溝通上,也許會變得比較容易,比較輕鬆,還有,也許你們之間會少一些誤會發生的可能。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正面意義是,你因此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看一次小遊戲(實在無法忘情小遊戲)。其實,臉書能在台灣爆紅,小遊戲功不可沒。這些小遊戲,我沒有玩,我只能說,我相信,它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相對容易上手,也只需要花一點時間。跟那些 "傳統的" 大型的例如角色扮演類的,又如打怪的遊戲都是很好的例子,像是 Grand Auto Theft 啦,魔法門啦,你需要花費相當程度的精神與時間,甚至可能得組團跟別人合作。而這些社群小遊戲,相較之下,不用你投注那樣的時間精力,你就可以跟真實朋友互動一起玩,直接切入社交這個主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倒是很有效率。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台灣人竟然也能適應臉書這種基本上是以真實身分參與的網路社交。大家應該還不至於忘掉那些網路交友網站吧?或者是個人部落格,或者是相片分享的站台例如無名例如 flickr。基本上,很少人在上面用本名吧?甚至於連照片都有人敢公然盜用別人的。而臉書,也許因為是從真實世界的朋友為起始點,至少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大家竟然都用了真實身份,姓名,電郵,生日等等等。據說臉書在日本至今仍然紅不起來的原因,就在於要使用真實身份。在台灣如果因為一樣的原因紅不起來,我覺得反而還比較容易理解。東方文化裡,是比較不強調個性的。這可以說已經是每個人思想行為的一部份了,突然之間,大家都要在網路上,對著未知的(網頁)拜訪者開誠佈公你的大頭貼,你的個人生活點滴等等,至少,我個人是覺得這樣子 並不是 自然而然 非常想要做的事。(在這裡我也沒有用自己的真名啊,不然你以為是為什麼?)不過,大多數人在臉書上還是用英文名,至少我看到的是這樣,用中文真實姓名的也有,就是比較少。也許是因為英文名字畢竟是自己取的,要換沒有那麼難 -- 有人換工作就換一個新的英文名字耶!而中文真實姓名,雖然說同名同姓那麼多,這個名字並不等於你(馬非白馬、白馬非馬的邏輯遊戲?),但是要換可是會影響到你所有證件,茲事體大!用了英文名字好像就提供了某種面具,像是歌劇魅影裡那種只遮一小部份臉的那種吧?然而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別人也許只是因為,譬如覺得用英文名字比較酷。又或者是想要認識外國人;海存知己。也可能因為這個英文名字跟他很久了,其實已經等於他自己。甚至於在工作場所大家都是以英文名字互稱,彼此同事的中文名字反而大家都不熟(其實這個理由在我也適用)。

所以,這樣來看,Facebook,並不只是提供許多社群小遊戲一個平台,它的確是一個社交平台。可以說 Facebook 是真實世界的網路延伸。前面說到了人性本質,我想,不如說是你的本質。所有你在塗鴉牆上的,你轉貼分享的,就算只是一堆遊戲的狀態回報,這些都會慢慢積累成別人眼中的你。還有,make it worse,網路世界裡,藉由轉貼、引用等等,其實沒有東西是會被真正刪除的(這會是另外一個大議題了,有機會,等我研究更清楚了再來分享)。

結論

我一直覺得任何文章,不論長短都要有結論,不管是放在最後一段,或者是西式的放在第一段,總之,一定要有,否則,就像是一首歌結尾硬生生被 cut 掉,就是怪怪的。Ok,回到我的結論,結論很簡單,Facebook 很有趣,提供了不一樣的溝通管道讓你跟你的朋友互動,也可能讓你看到朋友的不同層面,甚至是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它也是真實的,你應該好好去經營,就像你經營你的真實人際關係一樣。不要因為你是對著電腦,不是面對一個真人,就忘乎所以,鬼話連篇,或者 po 一些你以後會後悔的連結、照片、短片。不要忘了 Facebook 這裡,是真實世界的網路延伸。它就是一個新鮮有趣的,現在也挺熱門的,溝通工具、社交平台。但是,為了你的健康著想,真實世界裡面的社交互動,還是不應該被取代;也不應該變少。跟朋友面對面聊聊,或者一起去戶外踏青(那更好),千萬不要因為玩了 Facebook,就整天黏在電腦前,或者,跟真實的人類在一起時,還不時要拿出手機來拍照、留言,更新你的 Facebook 即時動態。Give your Facebook wall a break, give your companions a break, come on, give yourself a break!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酣暢筆意,書寫永恆 - 蘭亭集序

請問:這世上有哪一本書,它的序言比書籍本身還要有名、更廣為流傳?
是的,今天就來讀 書聖 王羲之 的 蘭亭集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歲次癸丑,農曆三月初三,相當於西元 353 年 4 月 22 日(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換算的結果,請見最後面參考資料),王羲之與孫綽、謝安等名士共 41 人,在會稽山陰蘭亭飲酒賦詩,作品集結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即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書文俱佳。在書法上的藝術成就,被尊為 "天下第一行書",可見其在書法藝術上地位之崇隆。真本據傳已經隨唐太宗入土為安(西元 649 年),然而五代時唐太宗昭陵被溫韜所盜,卻不見蘭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蘭亭集序現存於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請見維基百科蘭亭集序)。真本既已作為陪葬,因此世傳的都是歷代的摹本,而其中,又以神龍本公認為最佳。神龍本是唐太宗時命馮承素臨摹。由於卷首印有唐中宗年號神龍之印,因此稱為神龍本。此本現藏於北京故宮。

  這序文顯然是王羲之在酒酣意暢時,信手揮就,一氣呵成。欣賞全文,由他快速流動的筆意,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書寫當時的興致高昂。一開始,空間多,字間及行距都比較大,也較為工整,到了最後,顯然是因空間不足,字間距離較小,而且,我猜想酒精也充分發酵了,愈寫愈快,意到筆隨,筆酣意暢,偶而還有塗抺覆寫,可見發乎自然、揮筆立就,並非字斟句酙打完草稿後再來騰寫。據說王羲之酒醒後數度重寫,但都寫不出原來的歡暢與飄逸。

  就文章本身,文體結合駢散,而結構緊湊。文字之流暢卻又有若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最大特色乃在於用字之奇,令讀者驚喜。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包括組合新鮮,氣魄千鈞,令讀者胸懷大開,例如:天朗氣清,映帶左右,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俯仰一世,趣舍萬殊,世殊事異。其次,形容詞充滿了跳動感,例如:激湍(形容清流),流(觴),曲(水),暢敘(幽情),茂(林),修(竹),(惠風)和暢,游(目),騁(懷)。而且,這些組合在音韻上,也經常是輕聲重聲搭配交錯。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為代表。再加上,多處用四字一句,唸起來很有節奏感,加上音韻的律動變化,簡直像是唱歌,而且是輕鬆快意的一首歌。



  接著我們從文章結構進一步來看文意。文章首二段交待了人、事(修禊)、時、地、物 (做了什麼;即 "一觴一詠")。第三段接續今天真開心,接著想到可是快樂不會永遠,人生是無常的,生命是短暫的。第四段主要在說明此文集的目的,事實上,進一步地提供了永恆的解救。第三段也可視為對當時盛行的老莊無為思想的一種反思。當時正處亂世,天下四分五裂,朝代更換頻仍,戰爭無日無休,由於朝不保夕的不安定感及對現實的無力感,社會上彌漫著遁世無為的氣氛,而文人名仕不是終日清談無為,就是追求放浪形駭之外的瀟灑。老莊思想正符合當時的時代精神,對於混亂不安的現實提供了一些安慰;一死生,齊壽夭。反正有生就有死,長短有差嗎?可是王羲之卻在這裡問了一個好問題,當我們「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時,那樣的快樂是多麼地的真實強烈!一轉眼,「情隨事遷... 向之所欣... 已為陳跡」,這時的感慨卻又是多麼地真切窘迫!這無常,無論是樂趣、心志、感情的變化無常,還是現實、際遇的變化無常,怎能令人不感慨!難怪古人說「死生亦大矣」!何況,「修短隨化」;生命是短暫的!固然不論生命是長是短終究會死,問題是、重點是,生命其實是短暫的!這,「豈不痛哉」!

  第四段也就是最後一段,說明收編這個文集(蘭亭集)的原因,生命是短暫無常的,而文章所歌詠的人類感情;所引起的精神共鳴,卻是亙古永恆的。未來的讀者,想必也將有感於斯文。第四段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真是神來一筆,一時間令我們好像搭上了愛因斯坦的光速太空船回頭看地球了!古往今來,百代過客,「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表面上只是解釋了這個文集收集的原因:想必也能令後人有所感動,可是這樣,其實也點出了永恆:雖然人的形體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情感卻是無分古今;卻是可以穿越時空!整篇文章的格局於是拉到了千秋百代之上了!

  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在書法之美外,將近一千七百年來仍然繼續感動讀者的原因吧。

  蘭亭集序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篇文章。也數度重讀。不同的年紀心境來讀,感想收穫也有一些不同。小時候(忘記多小)見到此文,對於曲水流觴這樣的活動大感有趣,而且一直在想像是怎樣的葉子,怎樣的杯子,在河面上流動又是何種景象,悠然神往。小時候家旁邊就有條小水溝,我們幾個小孩子常常做了紙船,放到水裡讓它順著水流航行,我們總是興奮地在岸邊看著緊跟著直到它終於被水流給浸透沉沒了,回頭再挑戰不同大小不同紙質不同顏色的紙船。如果是現在還這樣玩耍的話,可能會被環保局開罰單了。由於水溝並不深,而且如果是枯水期時,水量不夠,能承載的紙船也會比較小,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令我對於葉子承載酒杯這件事特別好奇吧?後來年紀大一點,有了課業的壓力來讀這篇文章,嚮往的則是春光無限好,心得就是及時行樂。當時的年紀看這世界,是一片萬紫千紅,花香遍野,無限想像,無限憧憬。現在,工作了幾年,跑了幾個地方,經歷了些起起落落,再來看這篇文章,文章沒變,文字仍舊活潑跳躍,文章的情緒仍然愉悅舒暢,而我的讀後心得只是簡單的:愛惜光陰,珍惜生命。非常穩健務實。我想,人生的歷程就像一個旅程,這段旅程將會因藝術文學之美、大自然之美,而更加豐富。美感的體會是可以跨越時空,是可以永恆,這是我們可能享有、把握的 "永恆"。這是王羲之這篇蘭亭集序告訴我們的。但旅途當中也許會碰到崎嶇難行,也許會有機會 "凌絕項,一覽眾山水"。無論是哪種機緣,每一刻光陰都是可一不可再,一去不復返。想要永恆?永恆只在當下這一刻裡頭。這個,是王羲之給我們的啓示。

照例附上原文,邀請您搭上時空機,一起回到西元 353 年 4 月 22 日,一同來一觴一詠。


王羲之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AD%E4%BA%AD%E9%9B%86%E5%BA%8F
2. 蘭亭集序,名家大手筆系列,(香港)商務印書館/編輯
3.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http://db1x.sinica.edu.tw/sinocal/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秋風蕭蕭,回憶美美


享受了一週的陽光普照之後,尤其是昨天,簡直就是秋陽熾烈,今天,老天爺變臉了,一整天陰霾籠罩,偶而吹來一陣風,打個哆嗦,心中不由得嘆:天涼好個秋啊。想起了音樂劇《貓》(Cats) 裡面的 Memory "回憶"。非常好聽的一首歌,弦律優美而且易於朗朗上口,我因為太喜歡了,非得知道它的歌詞在說什麼。有機會到了美國,馬上就去找 T.S. Eliot 這本 "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因為據說貓劇的歌詞就是源自於裡面的詩。然而翻遍了整本書就是找不着 Memory,後來才知道唯一一首非來自於這本書的歌,就是 Memory!Memory 的歌詞是由 Trevor Nunn 所作,不是詩人艾略特的詩作,但卻是被艾略特的詩所啓發靈感,有幾句歌詞可以在艾略特的兩首詩裡("Preludes" 和 "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看見影子。Memory 的歌詞也很美。其中我最愛這一句 "The withered leaves collect at my feet",想像一隻年華老去的老貓,獨自在月下回憶當年的青春美好,而枯萎的落葉被風吹到了脚下(它們也曾經是生氣勃勃的綠葉),這畫面,就應該在秋天!就 應 該 在 秋 天!想像秋風瑟瑟,枯籐老樹,孤零零一隻貓咪,多麼淒涼的詩意,多麼帶著淒涼的美感!

以下,是我的歌詞試譯:


回憶

午夜時分
人行道上寂靜無聲
月亮忘記了嗎?
她獨個兒在微笑著
街燈昏黃
枯葉堆積在我脚下
風兒開始呼號

回憶
月光下獨自一人
美好的過去使我微笑
當年我是多麼地青春美麗
我記得那個知道何謂幸福的年代
就讓那記憶飛揚吧

然而一盞一盞街燈
好像敲擊著致命的警告
隱約有人低語
街燈開始閃爍
天就要亮了

喔日光
我必須等待日出
我必須想像新生
而且,我不可以放棄希望
當那曙光降臨
今夜也將成為回憶
新的一天,也將展開


白天霧靄迷漫到了盡頭,是夜之後的
清晨,散發冷冽的霉味
街燈暗下, 又一個夜晚告終
另一天即將開始


請碰碰我點醒我
一不小心我就會獨自陷入回憶中
那個光采奪目的年代
若你也能看到
你就會明瞭何謂幸福
看呀!
全新的一天開始了!


還沒有感動到你嗎?好吧,那麼請參考下列原文,建議你搭配歌曲一起欣賞。Youtube 搜尋一下,裡面有好幾個版本,想聽前陣子爆紅的 Susan Boyle 版,也有,還在 Youtube 上,不過,那天她唱的不好... 建議還是聽多次扮演這個角色的 Elaine Paige 版, 好聽啊...




Memory


Midnight
Not a sound from the pavement
Has the moon lost her memory?
She is smiling alone
In the lamplight
The withered leaves collect at my feet
And the wind begins to moan

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Every streetlamp seems to beat a fatalistic warning
Someone mutters
The streetlamp gutters
And soon it will be morning

Daylight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
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
And I mustn't give in
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
And a new day will begin

Burnt out ends of smoky days
The stale cold smell of morning
A streetlamp dies, another night is over
Another day is dawning

Touch me
It's so easy to leave me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Of my days in the sun
If you touch me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Look
The new day has begun

P.S. 我個人較喜歡 Betty Buckley 版,那是我最初聽的版本,也有可能是先入為主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