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傾城之戀》,世故的浪漫

昨晚看了電視劇《傾城之戀》,在電影台播出的,我以為是電影,怎知竟然好像沒盡頭;一個半鐘頭過去,才演到原著小說的開場,也就是徐太太來報,關於白流蘇的前任丈夫的死訊。接著又一個鐘頭過去,仍是一付不能收場的樣子!於是上網查資料,赫然發現,它原來是三十六集的電視劇!當場儍眼!那,這是從晚上九點開始播的,那!那?那是要播到天亮嗎?不!三十六集天亮也還播不完啊!簡直毛骨悚然了!趕緊查緯來的節目表,啊,好佳在,原來會播到一點。OK,那可以把它看完。原來,緯來播的是剪接版。至於它為何要這樣,這我就不明白了,之前《笑傲江湖》它也這樣做過,因為我已經看過《笑傲江湖》完整四十集的電視劇,所以再看它的剪接版,便覺得它像是 music video 那種東西,跳得好快。但《傾城之戀》,我雖然看過原著,電視劇則沒有,所以大致上覺得剪接得也挺合情合理的。不過難免有些地方、有些畫面,是有點跳的感覺,但都還在誤差容忍範圍內。

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總是這樣,會被拿來跟原著比。特別是已經看過原著的狀況,難免會覺得哪裡哪裡改得不好,不合自己的想法。這大概是所謂的先入為主吧?就是把當前的經驗拿來跟先前經驗比較。但如果是先看改編的,再回頭看原著,會覺得改編的故事比原著精采嗎?我想那不是毫無可能,但也實在太少見(一時之間想不出例子)。比較多的狀況還是會以原著做為比較的基礎,評論對於原著的改動。以這部電視劇來說,剪接又濃縮的電視劇,整體而言不錯了。也許看了完整版我會更加喜歡也說不定。雖然它比原著加了很多內容進來,例如,原著對於白流蘇的第一段婚姻並沒有什麼描寫。電視劇就加了一大段。這是想讓觀眾瞭解為何她非離婚不可吧?簡言之,算是舖陳她在感情上的不順、不幸福。電視劇,總是要考慮到如何吸引觀眾明天還要能按時收看。換個角度想,而且,每次收看,都是相隔一段時間之後,所以也不能放太細節的東西,觀眾會忘。而且,也不能太過使用暗示的手法,觀眾極可能會忽略掉,最好是明講、演白。奇怪,我怎麼好像在為昨天看到的戲在找 "其實改編得不錯" 的理由啊?

其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加了太多,多到甚至於使得整部戲的主題都有點鬆散了。主題容後再述。其次,對於白流蘇的描寫,在我的想法裡,會覺得她要比電視上更含蓄、內向、甚至壓抑一些。在電視劇裡,從她跟第一任丈夫的相處來看,她相當的強硬、活潑、主動。仔細想想,這樣的詮釋,也不無道理。畢竟她(堅持)離婚(書上說跑回娘家),然後她覺得不應該回去奔喪(書上的情節),確實是滿硬氣,性格滿堅靭的。但是在書上,她又對著母親哭,另外,范柳原曾說過流蘇的特長就是低頭,大概就是這樣,所以我會覺得她的外表,會更柔弱一點、舉止上會更含蓄一點,儘管我也相信她內心是堅靭的。無論如何,電視劇的編劇看到了這堅靭的一面,然後把它強化了。除此之外,大概是因為她會跳舞,而且應該是跳得不錯而令范柳原印象深刻(?),所以編劇也強化了她活潑的那一面。

那麼故事主題又是什麼呢?我想就是扣著戲名/小說名:傾城之戀。兩個 "自私" 的人,因著香港的傾覆,認清了自己對對方的感情、終於甘願付出自己的真心。"自私"?這只是一個籠統簡單的形容。我想,女主角白流蘇,我覺得她是 "矜持",但不是說 "愛呷假小意"(想吃又裝客氣)那一種矜持,而是,「擔心自己的付出最終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那一種矜持。這種矜持還真是跨越時代吧?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的、獨立自主的女性也可能會有的顧慮(或者男性說不定也有)。就是自我保護嘛!程度比較強的自我保護。而男主角范柳原呢,具體來說就是 "不甘願"吧,那種「為什麼是妳?憑什麼是妳?」那種不甘願。這個好像也一樣具有普遍性,是自古以來普天下的男性同胞都 "不陌生" 的情緒。呃,是這樣吧?(XDD)呃,女性有些也會有啦。欸,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啊!總之,故事是這樣子,這兩個人,基於這樣的心理,所以始終爾虞我詐,大玩心理戰,"情場如戰場"。最後,是在轟炸聲當中、在城市的傾頹毀壞當中,認清了只能活一次的事實,脫去了自我保護,脫去驕傲,面對自己的真心,付出自己的真心。

張愛玲對於人性的觀察,我覺得她是看得很透澈的,然後,用一種不帶保留的態度來描寫。張愛玲寫流蘇的兄嫂們的態度,母親的心態與顧慮,直接曝露那種斤斤計較、愛嚼舌根等等無情的一面。呃,不知為什麼,對於她筆下那種冷血無情的手足親情,讀起來真讓我心都冷了;感覺寒風刺骨。呃,對,就是她的描寫實在太生動、太有感染力了!話說回來,我真的很慶幸,我生長的這個時代,結婚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完全可以是、就是我自己的事!但是,回到原著小說,故事裡的時代不是。所以流蘇在這故事裡,受著這些氣、這些委曲。柳原的遭遇也類似,雖然書裡對於他的過去著墨不多,但是已經點到為止。而對於人性,張愛玲除了毫不保留的描寫,她最強烈的批評,則是借主角之口來傳達;『呸!他們也配!』

儘管男女主角兩人這麼多顧慮,而且這麼多令人血液凍結的親友,但是結局卻是浪漫的。所以,該怎麼說呢?世故的浪漫?這個故事就是世故的浪漫!男女主角都世故,週遭的人更世故,結果卻是打破世故的藩離,修成愛情正果;結果卻是有情人沒有死於戰火,可以終成眷屬。這樣的情節,既世故,又浪漫。書裡最後這樣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 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於是為這洞悉人性的故事披上了傳奇、披上了浪漫的色彩!


昨天我又再讀了一次原著小說,短短幾頁,重讀的感覺又不太一樣!大概年紀大了,記憶退化,讀來彷彿第一次讀... 我的意思是說,仍然是驚咋不已!真是每讀一次,驚豔一次!張愛玲的文字,竟然能夠既繁複又洗鍊!還有那種信筆揮灑,那種充滿了自信,滔滔不絕,必要時,又能百轉千迴。真的是令我嘆為觀止。然後,為了確認自己沒記錯,剛才再查一次維基,《傾城之戀》真的是她二十多歲的作品。二十多歲!二十多歲呀!好有夙慧!真是天才!想起前面一段引用,傾國傾城那一段,再琢磨一次那段文字,確實是散發著有如朝陽般自信的光芒,光彩奪目!這樣年輕的作家,寫出這樣世故的浪漫!真是天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