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這兩天的氣溫,很有點秋意涼。想起歐陽修的秋聲賦。當年國文課本裡的一課。還記得當時,每次一看到又是文言文,總是有點小小失望,文意難懂是一回事,文言文通常是考試的題庫是更令人頭大。什麼釋義啦,翻譯啦,小考的時候要默書啦,現在想起來頭皮還有發麻的感覺。老師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解釋,翻譯的時候呢,又要求要把每一個字的意思都講到,當然是在一番艱辛地整理重組之後 -- 總不能唸起來不順嘛。所以,要說欣賞文章的悠美,當時的情況,實在是一點也沒有可能。
現在,工作了幾年之後,再看到這篇文章,在沒有考試的壓力,沒有句讀的要求的狀況下,純粹只是 "隨手翻翻","隨便看看",哇!結果是大吃一驚!怎麼歐陽修可以辦到有點感傷,又帶點戲謔的筆觸?
首先歐陽修聽到了怪聲,要童子出去看看。童子,不是應該夫子說什麼就趕快服其勞的嗎?竟然好像是嫌夫子煩似的,皮皮地回答 "三更半夜的,四下無人,哪有什麼聲音 (要看自己去看)",隨隨便便就打發掉夫子的要求。接著歐陽修就感嘆一番,講到季節的變遷,再講到秋的引申義,講到秋聲隱含的 "商夷";"傷戮"。接著更進一步,講到人的煩惱(像是老闆囉唆同事推託,老公/老婆不聽話,小孩不長進),還要為生活的奔波(颱風天還要冒著風雨去上 班!);"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所以人怎麼可能永遠青春美麗、可以長生不老?文章最後話峰一轉,好像是覺得感嘆地過了頭,歐陽修神來一筆,幽自己一默,"嗯,不過只有蟲聲唧唧,跟我附和"。
以下原文提供您回味。
歐陽修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抈,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 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